《关于加快我省产教融合深化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提出的《关于加快我省产教融合深化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就有关内容答复如下: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精髓和关键路径。近年来,我省坚持把产教融合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促进就业创业的“稳定器”、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催化器”,不断增加有效制度供给,健全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重大结构性矛盾开始得到解决。全省职业院校每年为社会输送近7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有效政策供给。坚持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接连出台多个文件,打出“政策组合拳”,不断推动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2012年起,相继出台《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 〕49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19号文件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5〕17号),均把产教融合摆在现代产业体系的大格局中统筹谋划,逐步优化教育和产业结构,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党的十九大后,面对新旧动能转换新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态势,出台《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9〕2号)、《山东省教育厅等11部门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鲁教职发〔2018〕1号)、《山东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鲁教职发〔2018〕2号)、《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19〕3号),进一步聚焦调动企业办学参与积极性,制定多项具体实用的激励支持政策,致力于形成政校行企协同推进产教融合的工作格局。

二、建立产教对话交流制度。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院校和企业广泛参与的产教融合对话平台,分专业集群成立了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行业企业名家、职教名师、教科研人员组成的23个省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涉及机械制造、财经、商贸、建筑、卫生、化工、能源与材料等。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行业人才需求统计、预测,建立健全专业设置“负面清单”和预警退出制度,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积极增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重点建设区域支柱性产业相关专业,淘汰落后、过剩专业,推动专业链紧密对接产业链、需求链。支持职业院校与西门子、华为、海尔、浪潮、京东、大众、蓝海、潍柴等知名大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目前,全省中、高职院校平均合作企业数分别为23家、227家。

三、搭建产教资源共享平台。出台《山东省职业教育集团认定评价参考指标》及管理办法,成立山东省职教集团办学联盟,建立职教集团年度质量报告制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整合多方资源,推动多元投资主体共建职教集团。目前,全省建立各级各类职教集团(产教联盟)191个,参与行业企业4300余家,覆盖加工制造、冶金、轨道交通、装配式建筑、软件产业、家政养老、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等十几个产业(群)。坚持职业教育与培训并举,推动校企共享教育培训资源,鼓励支持引导职业院校联合企业积极承担各类职业技能储备或提升培训、转岗培训、就业创业培训,提高在岗工人、退役军人、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的就业或再就业能力。近几年,全省职业院校年均开展各类培训320万人次。

四、推进校企协同育人。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组织实习实训、开展质量评价,将企业真实地生产环境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将先进的生产服务标准转化为专业教学标准,将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推动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紧密对接。深化“引企入教”改革,采取校中厂、厂中校、前校后厂、前店后校等模式,广泛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实施订单式、冠名式、定制化培养。按照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思路,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广泛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校主导向校企双重主体育人转变。自2015起,共遴选确定184个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试点培养学徒近万名,涉及13个专业大类,近400家企业参与。

五、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率先在省级层面开展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允许社会力量通过购买、承租、委托管理等方式改造办学活力不足的公办职业院校,鼓励举办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二级学院。支持山东海事职业学院牵头成立了全国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研究联盟,首批确定9个单位,从学校、二级学院、公共实训基地等3个层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发挥先行示范作用,目前,全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职业院校达到40余家,形成集群效应。

同时也要看到,与我省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相比、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相比,教育和产业间还存在着人才供需对接不紧密,质量水平不适应,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健全机制、创新举措,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结合您的意见建议,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产教融合发展规划和资源布局。坚持教育优先、人才先行理念,把产教融合发展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区域产业布局、城市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同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政策制定、要素支持和项目安排。指导“一市一案”科学制定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按照区域产业布局规划,优化各层次职业教育布局,引导各地结合区域功能、产业特点探索差别化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二)建设产教融合型示范引领城市。综合考虑区域发展水平,在做好济南、青岛等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再遴选一批具有较强的经济产业基础支撑、相对集聚的教育人才资源、推进改革的强烈意愿,能够发挥带动效应的城市开展试点。

(三)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深度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推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与园区联结。深化“引企入教”改革,鼓励名师带高徒,在技术性强的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以潍坊滨海科教园区等教育产业集聚区为依托,积极搭建校企对话平台,鼓励建立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定期实践锻炼,促进校企人才双向交流。适应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发展趋势,积极开发各类网络模拟教学、情景教学、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探索构建新型职业教育生态。

(四)加强校企合作政策保障。出台指导意见,深化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规范产权归属、治理体系和利益分配等重大问题,确定校企合作各方的责权利,以产权为依托,以利益为纽带,以制度为保障,打造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落实校企合作相关税收、收费政策,对入选产教融合企业目录的落实“财政+金融+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感谢委员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