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归宿;是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德国一直坚持把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双元制”支柱,为德国工业化和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平度市自1990年与德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引进了“双元制”项目,历经二十余年的借鉴、探索、完善、发展和推广应用,逐步实现了本土化,并被教育部誉为“我国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全国职业教育的亮点”。我国自2014年明确了“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目标任务。面对新形势,平度市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对校企共育人才的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一、政府统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平度市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教育、人社、财政、发改、工信等相关部门,统筹利用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方面的资源,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系统规划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出台相关的扶持优惠政策,定期共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深化产教对接,把校企之间松散型合作提升为长期稳定、利益融合的合作共同体,在市政府的主导下,以职业学校为依托,与重点企业和有关高校签订协议,结成一个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征的联合体—校企联盟(集团),建立中职学校、行业、企业、高校和有关政府部门参与的理事会及年会制度等规章制度,打造政府主导、有关部门参与、校企互通的共商共进的育人平台。

平度市于2013年成立了校企联盟,设立了包括中国海洋大学、海尔、海信等15个单位组成的理事会,通过了《平度双元制校企联盟(集团)章程》。为推进校企联盟的实质性运转,校企等多方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高校、企业、行业深度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和学生评价。通过校企联盟(集团)的成立,为学校与行业、学校与企业、学校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搭建了平台,加强了行业指导,强化了校企间的协调,打通和拓宽了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成长的通道,建立起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增强了学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二、创办实习工厂,促进产教一体化发展

鉴于现代学徒制实习实训能耗大,人才培养成本高,单依靠当地政府的资金和校外企业的支持是有限的,要兼顾企业利益,才能实现现代学徒制的健康长足发展,形成校企长效育人的良性循环。这要求缩短由学生到学徒的角色转变,提升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因此,必须充分挖掘职业学校的内部资源,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专业产业化。

平度市按照“面向市场设专业,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思路,结合专业创办了华德汽车维修培训中心、服装加工培训中心等十个校内生产实训中心,实行企业化运作模式。校办产业的创建和有效运作,实现了培训功效“五合一”:即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教学、生产合一。真正实现了产教、校企一体化,走出了一条融“教学、培训、生产、经营、服务”五位一体的办学路子,增强了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促进了专业发展,实现了“教育社会化、学校工厂化、专业产业化、教室车间化、学习工作化”。

三、引企入校,实施企业化管理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的联合授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这要求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必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加强学生岗前培训。

为实现岗前实训标准对有效对接工作岗位标准,依托职业学校实训车间,将企业引入学校,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培训中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校内现代学徒步制培训中心既作为企业的生产场所,又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由企业负责生产与安全管理。企业派驻的车间技术工人既是企业员工,又是学校兼职实训教师。企业派驻的车间技术工人和职业学校教师共同开发基于现代学徒步制的核心课程与特色教材,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完成对学生的培训任务,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平度市职业学校先后与青岛圣达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青岛德宏工贸有限公司、青岛新鸿机电公司和青岛德发肉制品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建了数控机加工、电气焊、电工装配和肉制品等多个培训加工中心,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厂中设校,实现育人与用人的无缝对接

现代学徒制的最终落脚点是师傅和学徒(学生),使学生成为一名准工人。企业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重要环节,但企业工作场所中的学习一般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缺乏通识性的知识,学徒获得的知识不具有可迁移性,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学习很不利,会导致学生的未来职业竞争力后劲不足。为弥补不足,应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企业中设立职业学校教学场所。企业为学校提供生产线,以师傅带学徒的形式培训学生,并同时提供专用培训教室,用于学生基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等课程的教学培训。学生进入企业后,以双重身份(学生、岗位工人)接受学校、企业双重管理。

平度市按照人才培养需要,在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与万汇、喜讯、红领集团等多家联盟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学校完成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基本技能培训后,根据教学计划进入企业进行实训。通过厂中建校的探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实现了校企一体化育人,受到企业、家长、学生等多方好评。

五、课程职业化,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有效对接

为更好适应实际生产需要,深化课程改革,建立适合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成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为此,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开展校企调研活动,规范专业课程设置和课时比例,推广应用项目教学、模块式教学等新教法,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现课程职业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平度市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主持开发了《山东省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山东省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机电技术应用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分别参与了山东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开发了4门青岛市精品课程、2门网络精品课程和32本校本教材,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