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2020年完成情况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2020年落实情况的报告

省政府办公厅:

我厅对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落实“重点工作攻坚年”<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解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鲁政字〔2020〕18号)要求,认真梳理总结牵头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机构,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惠率达到80%以上

截至11月底,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69所,新增幼儿园学位25万个,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21%。

二、加强中小学规划建设,基本消除城镇普通中小学56人以上大班额

截至11月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01所,新增中小学学位45.67万个,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比例降至0.26%。全省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5%,提前完成任务目标。

三、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以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为重点,对各市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评估。面向1276所学校,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累计251万平方米,购置配备了价值9.9亿元仪器设备。遴选100个乡村温馨校园优秀案例在全省推广,深入开展乡村温馨校园建设。

四、发挥好师德师风建设基地作用

认定 21个山东省师德涵养基地、35个教师实践教育基地,搭建师德教育平台。持续治理教师有偿补课和收受家长学生礼品礼金等专项治理,选树“齐鲁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教师队伍素质能力显著提升。

五、积极推动高考综合改革落地实施

作为国家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积极探索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考招生模式,构建了具有山东特色的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分类考试制度体系,实现了新高考的平稳落地。社会对高考综合改革正面评价达94.1%,教育部予以充分肯定。制定《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山东省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两个主要文件及15个配套文件,建立富有山东特色的“1+1+15”改革制度框架。启动实施公费生和委培师范生计划,为广大农村地区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人才。今年夏季高考普通类第一次填报志愿本科计划完成率达到99.99%。深化了春季高考考试制度改革,完善技能考核办法,健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春季高考招生模式,为中职学生对口深造提供了更多机会,职业教育吸引力大幅提升。2020年,山东中职教育招生录取44.1万人,其中有2.5万人达到普高录取线,中职招生同比增长12.78%;高职教育录取36.8万人,其中有2.44万人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职校只能招收低分生 ”的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六、支持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

推动落实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完善“一次办好”政务服务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及教育机构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规范民办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和成人高等教育培训机构疫情期间的防控措施和办学行为。加大对民办高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6000万元,重点扶持民办高校专业建设。继续开展“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合抽查全省16市5000余家校外培训机构。推进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备案审查,遮盖136家,合格备案9家。

七、坚持“筑高峰、冲一流、强特色”,启动实施“重点大学建设计划”“高峰学科建设计划”

出台《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方案》《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支持3所部属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支持15所左右省属高校争创国内一流大学。面向省属高校遴选建设50个左右高水平学科,打造学科高峰,推动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推行“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出台《关于完善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的指导意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教育部予以转发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积极推动一半左右省属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我省24所高校的8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学科数量位居全国第五位。获批国家一流专业213个,其中省属高校157个,居全国第三。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04门,位居全国第五(其中省属高校128门,位居全国第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6.7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15%,迈入全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第一阵营。加快推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建设,济南新校区全面建成投入使用,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高水平建设康复大学已纳入山东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正在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6家科研机构与13所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下达191个专项名额推动科教融合协同育人。

八、省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研究制定全国首个职业本科专业设置标准,系统研究制定《山东省教育厅等6部门关于“一市(校)一案”编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等20项配套文件,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作为全国唯一省份承担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规模达到13万人。出台《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试行)》,被教育部在全国转发推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认定首批142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设立40余个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试点,拉动社会投入近百亿元。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各学段标准,开发322个专业教学标准和147个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九、积极完善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保障政策

指导16市制定出台2020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方案,将高层次人员子女就学服务工作作为重点推进落实。组织济宁市兖州区等4个区进行全省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平台建设试点,将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纳入第一批次招生录取。

十、高标准推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康复大学(筹)建设

(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建设情况。指导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将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作为重点改革攻坚任务,启动实施教学提升计划,不断加大对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及生物化学三个学科的支持力度,学科水平继续保持在ESI全球排名前1%,通过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初评1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前确认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招收博士研究生20人,硕士研究生933人,增幅居省属高校第一位。

(二)康复大学(筹)建设情况。加快推进康复大学(筹)建设, 编制完善《康复大学筹建总体方案》和《康复大学整体战略规划研究报告》。高水平建设康复大学已纳入山东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目前,康复大学项目已到位资金16.4亿元,校园建设扎实有序推进。落实博士、硕士研究生联合招生工作,争取中国残联、教育部支持,已经落实与山东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联合培养30名博士研究生,其中首都医科大学14名,山东大学16名(康复医学相关专业10名,医工交叉领域工学博士6名)。提前谋划,开启探索培养交叉融合康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试点工作。

十一、整合资源推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建设

4月20日,省委编委会印发《关于设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等事项的通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正式成立。会同中国人民大学积极筹建中心联合研究生院,向教育部报送《关于恳请支持建设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的请示》,举办202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十二、关于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6月18日,国家教育部办公厅等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延期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的通知》,经研究,原定于 2020年8月16日-27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延期至 2021年7月10日-17日进行。下一步,将按照新的举办时间,重新调整备战训练和优秀队员选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