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职业学院构建“3434”劳动教育体系

枣庄职业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劳动价值观为核心目标,坚持育人导向、体现时代特征和突出工学结合原则,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3434”劳动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阶模式,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整体优化课程设置,把《劳动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2020年起全面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同时开设劳动合同、劳动安全、劳动经济、职业劳动教育等系列选修课程,总课时不少于16学时,理论课和实践课不少于2个学分。印发《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选择、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课程考核评价等做好顶层设计。探索实施劳动教育三阶递进模式:一年级侧重日常生活劳动,主要以劳动基本理论学习、校内劳动实践等为主,强化劳动自立意识,养成学生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二年级侧重服务性劳动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进行生产劳动,开展社区服务、勤工助学、技能大赛、跟岗实训等活动,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三年级侧重在生产劳动中创新创业择业,在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中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快速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的要求,缩短岗位适应期,提升生存发展需要的劳动能力。

四大载体,构建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充分开发、挖掘、利用校内外各类平台,依托四大载体,构建全方位、体验式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一是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劳动技能培育载体。推动课堂专业教学与实践活动贯通融合,深化“创新创业+劳动教育”实践,开展技能培训、生产实习等劳动实践教育,举办科技创新节等主题活动。二是以志愿服务活动为核心的校外实践载体。组织开展“学雷锋”“三下乡”等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三是以社团活动为核心的校内实践载体。开辟“第二课堂”,利用学生社团建设精品劳动教育项目;设置勤工俭学岗位,让学生在勤工俭学岗位中体验岗位工作职责;划分班级劳动责任区,以班级分工、小组合作的方式承担区域劳动;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四是以顶岗实习为核心的全方位锻炼载体。落实学生企业实习岗位,承担实际生产任务,在实习劳动中提升素养。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劳动教育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任务目标。

三种精神,构建劳动教育文化体系

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营造浓郁劳动文化氛围。一是弘扬劳动精神。利用校园全媒体平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组织开展劳动文化节、技能文化节、劳动周等具有鲜明特征的主题活动,举办“雷锋精神大讲堂”“道德大讲堂”,建设德廉教育展馆、消防安全体验馆等文化教育载体,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二是弘扬劳模精神。校企共建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非遗大师工作室,开展劳动模范、技能大师进校园宣讲活动,组建全国劳模、省级劳模、大学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工匠精神、劳动精神、职业精神教育有机结合。三是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发挥枣庄作为中国工匠精神、职业教育重要发源地的品牌优势,深度挖掘“工匠祖师”鲁班、“中华科圣”墨子、“造车鼻祖”奚仲等枣庄古代工匠大师的匠心文化资源,健全完善“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体系,数字化提升工匠文化博物馆,举办“工匠精神大讲堂”“班墨奚”职业教育论坛,推进“班墨奚”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院建设,把工匠精神培育贯彻素质教育全过程。

四位一体,构建劳动教育保障体系

打造教师、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劳动教育保障机制,形成协同育人格局。一是加强队伍建设,锻造“融合型”思政队伍、“四有型”教师队伍、“榜样型”引领队伍三支队伍,形成全员劳动育人、全过程劳动育人和全方位劳动育人的劳动育人机制。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领导任副组长,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劳动教育委员会,加强劳动教育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表彰奖励。三是加强协同育人,联合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企事业单位,建立综合性劳动教育资源中心,形成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打通、家庭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四是营造社会氛围,发起成立山东省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联盟,加强经验宣传推广;设立劳动教育研究中心,开展劳动教育课题研究,组织劳动教育优秀课例评选、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建立优秀案例库,夯实劳动教育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