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开放 创新提升 青岛西海岸新区全面塑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服务能级显著提升。2022年3月,新区入选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区。

  一、持续优化环境,夯实改革发展基础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坚持城校一体,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担任组长、多部门协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顶格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纳入区级改革创新重点,制定出台《青岛西海岸新区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山东省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创新先行区实施方案》,将任务分解到区相关部门和功能区,加快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系统规划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结构布局,加强过程调度,实施专项督导,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是统筹规划布局。以各功能区产业需求为导向,合理规划职业学校布局,推动“产、教、研、学”一体化发展。对接青岛自贸片区,投资5.25亿元,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投资3.8亿元,建成启用青岛西海岸新区音乐学校,助力“音乐之岛”名片建设。对接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迁建青岛西海岸新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该项目已纳入2022年区前期固投计划。立项建设省首批高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个。根据各功能区承担的主要发展职能和重点建设项目,聚焦产业升级需求,实施专业培优纳新行动。做强做优机电、数控、计算机等传统优势专业,加快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专业建设,服务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化,共设置13大类50个专业,创建山东省品牌专业5个、省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首批特色化专业5个、青岛市级骨干专业11个,形成学校布局合理,专业错位发展、区域经济全覆盖、人才培养全链条的职业教育新版图。

  三是加强政策保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正常增长机制,保障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根据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建立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经费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足额拨付到学校。制定《关于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扶持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职业教育,并给予用地、税费和师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6所民办职业学校每年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2100余人。出台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育意见,面向全国精准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和大赛金牌教练,最高给予每人200万元补贴。突出现代治理效能,充分下发办学自主权,赋予学校内设机构、岗位、用人、招聘等方面自主权,将学校开展社会培训业务收益的50%纳入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管理,自主制定绩效工资政策,全面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二、聚力人才培养,主动服务发展大局

  一是深化校企合作。落实产教融合政策,引企入校、办校进厂,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促进校企联合育人。投入2000万元,建设智能制造公共体验中心,培育培训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人才。投入2980万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设立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新能源汽车教学中心和新能源汽车培训中心,培育培训新兴产业紧缺型技能人才。构建校企发展共同体,与海尔、海信和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共建20余个紧密型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与落户新区的头部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学院、企业及第三方共同组成管理团队,联合开展专业人才订单式培养,确保从毕业生到企业刚需人才的无缝衔接。依托新区智慧教育,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大数据平台,打破校企需求信息不对称壁垒,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实效性。

  二是推进现代学徒制。教育、财政、人社等6部门联合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按生均5000元标准补助企业,鼓励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构建“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双元三地人才融合培养模式。做实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两个专业被确定为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3所学校、10个专业、25家企业被确定为青岛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专业和合作单位,5家企业入选青岛市职业教育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新区成为教育部课题《现代学徒制区域性统筹实施的研究》唯一试点区(市)。

  三是发展技工教育。经省政府批复同意,新区投资14.9亿元建设青岛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以培养技师(预备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设立技师部和高级技工部,设置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等8大专业,办学规模三年内逐步达到6000人,2022年计划招生480人。

  四是搭建成长桥梁。强化学段贯通,联合15所高等院校开展“三二连读”、五年一贯制、中职本科“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联合办学,联合办学专业总数达29个,构建起“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纵向衔接的中高本一体化培养体系。强化大赛直通,推进“以赛促学,训赛融通”技能教学模式,加大技能实训课比例。高标准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技能大赛、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大赛等,对在全国大赛上摘金夺银的高技能人才、指导教师、团队,分别给予1至10万元不等的奖励。“十三五”以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夺得67枚金牌,居全国同类区(市)之首。强化普职融通,主动适应职教高考新变化,开设综合高中实验班,统筹整合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教研资源,实现普、职课程体系优势互补,职教高考成绩连年提升,2021年,844人参加职教高考,18人进入全省前100名,本科达线率达65%。

  三、突出国际合作,构建融合开放体系

  一是创建国际合作基地。依托中德应用技术学校建设青岛职业教育会客厅,实施德国专家青岛流动工作站、教育部“中德诺浩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助推计划”、汉斯·赛德尔基金会青岛职教师资培训中心等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打造中德职教合作“三个平台”,建好青岛-汉斯·赛德尔基金会职业能力发展中心,建实中德(青岛)职教合作示范基地“德国专家(青岛)流动工作站”,建活青岛西海岸中德产教联盟,助推职教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

  二是加强国际职教研究。聚焦德国双元制教育,加强德国职业教育制度和体系、职业教育法律、德国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提升新区职教国际合作内涵。省教育厅和省外事办批复的“山东省与德国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研究中心”落户新区。

  三是加快本土实践应用。开发建设中德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引进德国工商大会AHK证书、德国EBG公司证书、德国BFE机电专业课程,完成13个借鉴德国标准和评价机制的“双元制”本土化学习课程开发。开展中德职教实践交流,择优选派28名教师到德国培训,21位德国专家到新区现场教学,280名学生取得国际职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