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学评价 赋能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

构建全面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科学的教学评价工作,对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学习效果、赋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创新发展方案、谋划发展路径、更新发展模式,聚焦教学评价,实施教学提质升级专项行动,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和质量,奋力走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

全面聚焦教学评价体系价值,夯实职教高质量发展基础

教学质量的巩固与提升离不开高质量教学评价制度的支撑。究其原因,教学评价制度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风向标、创新的指挥棒,是影响教师教学态度、引导教师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

学校全面聚焦教学评价体系的价值与作用,着力构建合理、有效且富有指导意义的教学评价体系,夯实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持之以恒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基础设施升级、校园大数据、师生信息化素养再提升和“互联网+”教学服务平台升级四大工程,构建教育教学信息化评价体系。凸显资源库校企融合特色,校企联合主持建设“海洋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使更多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可以轻松实现在线备课、直播教学、学习讨论与考核评价。深化“三教”改革,修订开发具有青岛特色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制定专业群高质量发展标准和评价体系,推进“1+X”证书制度和学分制改革,建立健全技能大赛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合力培养“齐鲁工匠”。

扎实构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发挥高职院校的育人本位,助力人的全面发展。扎实开展课堂教育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学习自觉性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全面发展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核心问题,通过评价引导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职业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持续深化教师、教学与教法改革,以高质量课堂教学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扎实构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职业能力提升。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1211”全员、全域、全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立体式“大课程”系统,形成适应行业要求、各具专业特征的“项目贯穿、理实一体”“三方融合、四维一体”“项目主导、多元共育、分类培养”“实境、实体、实战”等教学模式和文化范式,打造课程教学、专业实训、社会实践、特色活动“四育平台”的人才培养途径。大胆探索教学改革,构建“岗证课赛”课程体系和“动态、多元、精准”评价体系,有效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深耕青岛市国培项目管理办公室工作,在市教育局相关部门指导下,编制2020年全市国培项目规划方案,通过开展训前调研分析,设定28个培训项目,遴选17个项目承办基地,对全市2500余名参训教师进行全过程督导管理。同时加强职教师资培训理论和政策研究,坚持“以研促训,研训一体”,不断扩大培训影响力。

创新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实践教学实效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动手能力强、岗位技能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习与实践掌握技能和知识,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教学评价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具有明显的改进与导向功能。因此,高职教育应当注重实践教学及评价,构建个性化的学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既关注学生显性的考试成绩,也关注学生隐性的能力成长,通过持续分析、反馈与评价,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显著作用。

学校既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也兼顾实践性教学评价,遵循科学性、全面性与规范性原则,加大技能考试权重,创新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现高质量实践教学。学校坚持“多元”评价,构建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成立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工作组,每年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工作环境、岗位管理等方面进行定期巡视督导和电话核查,并在学生实习结束后跟踪掌握实习基地情况。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劳动态度、劳动纪律进行综合评价。按照“策划—执行—评估—反馈—改进”的质量闭环管理模型,搭建智能化实习过程监管系统,形成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顶岗实习方案为主线、以实习过程关键环节质量的监控与评估为抓手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坚持“技高品端”的育人原则,结合学校品端评价体系,从组织、开展、培训和认定等各个环节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让传递正能量成为学校育人的标志。

科学构建教学管理评价体系,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为切实提升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建设了一支熟悉高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人才队伍。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与制度,先后涌现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技术能手、模范教师、优秀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齐鲁最美教师等一批优秀教师典型。

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评聘的主要依据,突出“双师素质”评价,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获批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着力开展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遴选工作,扎实开展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工程,打造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国家级教师团队,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以教学、培训、评价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实施“三百工程”(百名博士、高层次人才引育工程,百名大师进青职工程,百名教学名师培养工程)和专业领军人才对标提升计划、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优计划,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大力引进和培育各类高水平人才。联合多所国外大学合作开展师资队伍培养,设计引入新西兰职业教育培训课程设计、成人学习理论、批判性反思和学习效果评价等课程,培养两国共同认可的“种子教师”,提高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