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立体可持续中职教育体系,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青岛电子学校

青岛电子学校在全国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浪潮中,一直走在改革创新、引领青岛中职教育发展的最前沿,在国际化办学、创新教育、职教集团发展等方面,成为青岛职教发展的风向标。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秉持“成就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奉献整个社会”的办学理念,脚踏实地推进职教改革,努力让学生接受高端、全面、先进的优质职业教育,培育出大量德技双修的技能型人才,铺就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和谐互动之路,办学效果彰显。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教学示范校、山东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等近200项荣誉,连续5年局属学校考核优秀。

一、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深层次谋划,构建中职教育体系

为了提高学校战略定位、宏观布局方面的能力,针对国家要求和青岛城市发展动态,学校集思广益,审时度势,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完善现代职教体系。

1.理念先行,确定学校生态发展之方向

学校深入研究近年来城市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确立了学校发展的新定位:服务城市经济发展,服务学生全面发展。鲜明地提出了“成就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奉献整个社会”的办学理念,全面致力于打造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中职学校,为学生立业成才奠定坚实的根基,铺就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和谐互动之路。

2. 教研聚能,积蓄学校持续发展之动力

崔西展校长借齐鲁名校长工作室这一平台,带领团队刻苦学习,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在全国各级期刊发表了大量研究性文章。其中专著《大趋势: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路与出路》和《新常态下现代中等职业教育景观》,获得了中职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也为学校的良性持久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校近年获得多个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立项,包括2015年全国教育规划课题《“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职业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课题《探索“1+1+1”育人模式,创新驱动中职生可持续发展》、山东省重点课题《互联网+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中外合作“3+4”培养模式实证研究》。学校还参与了2015年教育部重点课题《现代学徒制区域性统筹实施的研究》和教育部职教所公益基金课题《部分产(专)业领域中高职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年《中职教育“一带一路”课程建设实施路径研究》获得山东省重点科研课题立项。

3.制度健全,夯实学校科学发展之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程度较高,制定《青岛电子学校章程》并依据《章程》对已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修订监督、评价制度、民主决策制度等,确保 “小制度”服从“大章程”,初步建立起以《章程》为核心,“三个层面”、“三大板块”协商发展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梳理了5大类35项《青岛电子学校管理权限事项清单》。学校成立了艺教中心、体教中心、新闻中心、创客中心等,调动了学校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目前全校共有128项制度,各岗位,各议事机构均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责任到位,协调发展。

二、立足中职教育特点,多角度设计,搭建立体成才立交桥

中职教育既要满足学生初次就业的“当下”的技能需要,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学校首先在专业更新、学历层次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有效改革,搭建起多专业、多层次可选择的成长立交桥。

1.更新专业设置,贴近社会需求

学校立足青岛经济,坚持贴近产业,在学校传统的计算机、电子、电气大类专业的基础上,创新开发新专业、新项目。自2011年起,先后开发创建数字媒体技术、风电场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3D打印、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光伏发电、机器人、通信技术等新专业,2019年开发了大数据专业。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电气技术被评为青岛市骨干专业,数字媒体技术、电气技术专业被评为山东省品牌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被评为全国示范专业。

2.丰富办学层次,完善培养体系

学校积极统筹资源,通过内引外联,搭建起了3+3+2中日硕士、“3+4” 本科分段贯通培养、“3+4”中加国际合作培养、3+3中美本科、五年制贯通、“三二”连读大专、普通中专、普职融通、职业中专等人才培养平台,畅通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3.优化校企合作,助推接轨社会

学校除了设立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之外,学校与李克强总理点赞的深圳柴火创客空间签约,在学校挂牌成立“柴火创客空间青岛电子学校实践基地”,成为国内第一家与柴火创客空间正式签约学校;与青岛大学签署“三创”合作协议,共建三创培训基地,开创了中职学校“三创”实践新模式;与清华大学创客中心、美科、启迪万博、青橙建立了合作意向;与IT专业培训公司东方瑞通合作,联手打造 “IT知识公益大讲堂”;与海尔签订“实验联盟”。学校依托众多资源,着力打造创客课程体系建设,学校现已出版《互联网+新电商运营思维》一书服务社会需求。

三、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全方位导航,优化发展育人模式

怎样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校率先提出了“1+1+1”人才培养模式,即让每位学生具备1项专业技能、1项文体特长、1项兴趣爱好,优化育人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1.掌握一项技能,为学生奠定立业之本。

在技能培养方面,学校加强专业建设,打造3个市级骨干专业和2个省级品牌专业,每个专业开发建设技能核心课程,形成了“教学做评”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师生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每学期集中两次进行学生技能抽测,检测学生的技能发展水平。现在,我校每个班级都有技能梯队,代表班级参加学校各类技能比武,每个专业都有技能兴趣小组,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省、市技能大赛,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评的良好局面,“炼技能专长,成行家里手”成为每位学生的奋斗目标。

2.发展一项特长,为学生铺平立人之路。

“蓝色之韵”社团集群建设为载体,重点打造承载学生个性特长、突出专业特色的社团46个,涵盖了专业类、艺术类、体育类、文化类等,成为青岛职教德育社团工作的典范,团中央领导不仅听取我校社团工作的汇报而且亲临学校进行调研。学校还定期举办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校运会、校技能大赛、毕业典礼、校园十星评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3.培养一项兴趣,为学生开启创造之源。

学校把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开展“三创”教育有机结合,成立了“互联网+众创空间”主题创客中心,下设3D工作坊、多媒体创客服务中心、演示文稿创意制作中心、计算机及网络维护中心、机器人技术服务中心、创客梦想孵化基地、航拍器服务中心、光伏发电创客中心等九个创客分中心,并通过成立“青春小E”学生工作室、开展职教义工进社区等活动,创设“创客”实践机会。学生在2016中美创客大赛中与清华学子同台竞技不输风采。

四、立足未来社会发展,着眼可持续要素,培养现代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为了做活、做优创新教育和开阔学生眼界,我们扩大视野、开放资源,谋求教育的更大成效。

1.探究融合,创新教育培养人才

学校创客中心积极深入探索有机融合,实现跨专业跨平台的创客教育工作。成立电商校内实习公司,对学校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专业进行大类贯通,通过与优客、禾谷、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在课程内容、专业发展、教学基地、技能实训、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借鉴职教集团合作学校电商专业的经验,实现校企的“抱团”发展,也为在校学生的校园创业提供实践机会。

2.国际合作,开拓学生人生视野

学校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空间,探索引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国家的1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签订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2013年,与台湾师范大学就引进微软国际职业证书认证达成合作意向,引进台湾师范大学学生生涯规划平台;2014年与加拿大康尼斯多加高等技术学院联合举办物联网管理专业“3+4”中加国际本科班,开创青岛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先河;2017年设立中日3+3+2硕士贯通培养班,为国际化办学再添新模式;2019年开设3+3中美国际合作班;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计划在尼泊尔建立分校。

3.德技并修,奠基学生精彩人生

学校脚踏实地地推进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办学效果彰显,呈现“三高”特色:

综合素养高: 学生在全国文明风采大赛、省市级各项文学、艺术、体育比赛中,成绩突出。学校“e米阳光”被评为青岛市职教义工品牌,学生将在挂牌的各个志愿服务站点展现精湛技能和高尚品德。

技能水平高:近年来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9金、26银、10铜;在2018年全国NOC大赛中成绩突出,参赛的26人全部或等一、二等奖;学生在“职教义工”活动中,利用专业服务社会,获得交口称赞。

升学比率高:2018年山东省春季高考中,信息技术类有41名学生达本科线,电工电子类有50名学生达本科线,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班级本科达线率突破69.5%,电气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班级达线率突破60.2%。

办学理念在全国职业教育中产生广泛影响。每年都有近百家国内外职业教育同行来校交流学习。2017年5月7日,教育部职成司司长王继平莅临电子学校视察,欣然以“德技并修”对学校工作表示了高度赞扬。